獲賠15000元:一位“新冠保險”投保者的理賠之路
比特派錢包被盜原因 【官網下載地址:bitple.top】請復制手機瀏覽器打開! 比特派是全球領先的多鏈錢包,支持 BTC/ETH/EOS/USDT 等多種區塊鏈資產,本站是專為移動端用戶開發,支持最新安卓手機,支持簡體繁體。,獲賠15000元:一位“新冠保險”投保者的理賠之路

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,一些曾投保新冠確診險后又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投保人,陷入了理賠材料要求嚴苛、遭到拒賠或者無人問津的困境。
上海市的隋先生也曾遭遇類似的理賠困境。他于2022年3月以69元購買了一份新冠保險,當他確診新冠并去醫院就診后,卻被保險公司以“確診新冠病毒不等于確診新冠肺炎”為由拒賠。2023年2月,隋先生一紙訴狀將保險公司告上法院。近日,隋先生在調解階段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。

①
確診新冠
卻被保險公司以“不是肺炎”為由拒賠
2022年3月10日,在上海工作的隋先生購買了一份某保險公司承保的“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”,并簽訂合同。
該合同約定,保險期間為“2022年3月11日至2023年3月10日”,合同第九條明確約定“新冠確診保額2萬元,在保險期間內,被保險人出現癥狀或體征,經醫療機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含新冠病毒變異型號)的,保險人按本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確診保險金,對該保險人的該項保險責任終止”。
2022年12月19日,隋先生出現新冠相關癥狀,并前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,做核酸檢測結果顯示呈陽性。該醫院開具的疾病證明單顯示:“特此證明,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。”隨后,隋先生便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,并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,提交了相關證明資料。
2023年2月6日,隋先生收到保險公司的短信通知顯示,因“缺乏醫療機構所出具的相關診斷證明,無法判斷是否屬于本保險產品保障范圍”,保險公司拒絕理賠。同日,隋先生接到該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。隋先生提供的通話錄音顯示,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表明自己身份后,告訴隋先生他感染了“新冠病毒”,但是沒有感染“新冠病毒肺炎”,而保險產品承保的是“新型冠狀病毒導致肺炎”的情形。


3月22日,紅星新聞記者以投保人的身份咨詢該保險公司,詢問申請新冠險賠付需要哪些材料。客服人員表示要想獲得賠付,需要醫院出具的核酸報告、醫院出具的醫療病例、新冠肺炎確診證明、血檢報告和肺部CT。至于獲得理賠是否必須患肺炎等問題,該工作人員提醒,具體需要理賠部門鑒定。
隋先生的經歷并非個案。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,不少購買新冠保險的消費者面臨理賠材料要求嚴苛、遭到拒賠等難題。
2023年1月30日,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對外發布《關于2022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》(以下簡稱《通報》),其中指出,繼2022年第二季度之后,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的投訴量繼續增長至3334件,占比至27.32%。
2023年2月,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《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》,其中指出,有不少消費者反映隨著感染人數的激增,在“新冠”隔離和感染相關保險產品理賠時遭遇各種“高門檻”,部分保險公司以消費者確診的是“新冠病毒感染”而非“新冠肺炎”為由不予賠付,為拒賠玩“文字游戲”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,根據《保險法》第一百三十一條,對于保險責任、賠付標準、免賠情形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格式條款內容,保險公司要向消費者做顯著提示和明確說明,不得欺騙投保人、被保險人或受益人。
②
保留完整證據
他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后獲得理賠
隋先生一度動搖想放棄理賠,但在從事法律行業的女友董女士的幫助下,他于2023年2月12日將涉事保險公司告上法庭。
隋先生提供的保單特別約定第九款顯示,新冠確診保額2萬元,在保險期間內,被保險人出現癥狀或體征,經醫療機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含新冠病毒變異型號)的,保險人按本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確診保險金,對該被保險人的該項保險責任終止。
董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,正式的保單上并沒有規定必須是“肺炎”才能賠付。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文件,“新冠病毒”和“新冠肺炎”只是同一個事的兩種說法而已。“我們是堅持認為確診新冠,不管是叫肺炎還是叫什么,確診了就會有賠償的。”
2022年12月26日,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,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。
董女士在起訴狀中寫道,《保險法》第三十條明確規定:“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,保險人與投保人、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,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。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,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。”
“按照一般人的通常理解,該保險合同約定的感染新冠病毒,也就是公眾普遍所知曉的‘陽(羊)了’‘中招了’‘感染了(病毒)’等,這是幾乎每個中國人的通常理解,而保險公司企圖違反常識常理將其解釋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,系嚴重違反常識常理的強詞奪理。故保險公司的行為嚴重違反了《保險法》第三十條的規定。”董女士表示。

據介紹,法院受理該案件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隋先生保留了證據原件,其隨著起訴狀一并提交的,還有保單、核酸陽性報告、醫療病例、診斷證明、血液檢驗報告、肺部影像檢查等材料。
上海閔行區法院受理該案件后,隋先生表示,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聯系上他,在多次協商后,對方表示愿意提供15000元的理賠。
隋先生告訴記者,再三衡量后,他接受了理賠。“雖然開庭我們有信心能夠拿到全部2萬元,但是這個過程還是拖了很久,開庭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,而且每天你都記掛著,想著打電話協商,也是很麻煩。”
對于其他遭遇理賠難的消費者,董女士表示,走法律途徑雖然麻煩,但并不困難。
1、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。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北國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北國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